人民直擊丨武警官兵上演“生死時速” 21個小時徒步近60公裡山路救援

受近期強降雨影響,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河鎮部分村庄受災,有7個村一度失聯。危急時刻,武警承德支隊50名官兵作為“先遣搜救隊伍”,於7月29日下午5點40分左右自六道河鎮政府出發,攜帶物資、裝備,跑步奔向受災嚴重的楊家台村,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員。
途中,大家踩過碎石、淤泥,多次涉過半人高的湍急水流,穿越草木叢生的山坡,還要面對入夜帶來的視線不清、無手機信號等問題。
原本顯示隻有13公裡左右的路程,因道路損毀、地形復雜、天氣狀況等因素,我們花費了4個小時才抵達楊家台村。
晚上9點50分左右,部隊終於走進村裡,在手電筒照射下,一幢幢遭受巨大沖擊的破損房屋呈現在我們眼前,焦急等待外界聯系的村民見到我們,好多都哭出了聲。
我們趕緊找來村干部,一邊挨家挨戶進行搜索統計,一邊分配攜帶的物資。夜裡12點,我們開始休整,大家在村委會、學校的空地上打地鋪,把濕透的衣服、襪子挂起來晾著。
第二天清晨4點多,部隊集合開始商討下一步計劃。楊家台村有10多名80歲以上老人,有的身體狀態還不算太好,帶隊領導決定將這些老人都用擔架護送下去妥善安置。不過由於我們攜帶擔架數量不夠,亟須聯系后續部隊增援,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我們兩人頭上。
情況急迫,早上6點40分,我倆開始跑步下山。在有微弱信號的地方,抓緊給山下的部隊領導發信息匯報。由於上山途中對路徑有了了解,所以進度要更快一些。路上還碰到一位老鄉,他說有些地方可以“抄近道”,我們照老鄉的描述又加快了步頻,能跳下來的地方就跳,能走直線的就走直線,同接應戰友匯合的時候大概是8點20分。這麼算下來,我們節省了2個多小時的時間。
同支援戰友匯合后,我倆立馬帶著戰友們往回跑。隨著對路況的熟悉,行軍速度得以加快,大概10點趕到了村裡。著手把不便於行走的老人抬上擔架。考慮到擔架數量還是不夠,我們臨時又用衣服和在村裡翻出來的鐵棍組裝成簡易的擔架,就這樣抬著老人一步步挪下山。
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,楊家台村有位老人被馬蜂蜇了,需要涂藥,我再次上山后把藥帶給了她,老人激動地說了幾十個“謝謝你們、謝謝你們”。
當天下午2點40分左右,楊家台村的群眾完成轉運。粗略算下來,從第一次進山到最后救出老人、孩子,我們倆人來來回回4趟,用了21個小時跑了將近60公裡,感覺把這半年的路都走完了。
30日晚上回到臨時駐點時,感覺屁股和胯骨軸都要斷了,腳趾上也磨出了血泡。當時救援的時候還沒這感覺。再后來,整個楊家台村的村民都被轉移了出來,脫離了危險。
身為人民子弟兵,關鍵時刻就要挺身而出,我倆也是武警承德支隊黨員突擊隊的隊員,為了群眾生命安全,我們必須干。
(人民網記者劉師豪、宋燁文採訪整理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